“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是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也是知识产权领域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具体到版权领域,如何加快版权转化运用,如何通过版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又该怎样通过城市文化IP的打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由重庆市版权局指导、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版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日前举行。研讨会以“聚智慧、增质效”为主题,以期通过业界的实践探索、学界的深度思考,找准“版权+产业”的切入点、突破口,把握版权工作发展的趋势方向,提出加快版权转化运用的思路对策,通过有效推进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新重庆建设。
5月16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登了本文
1
版权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市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版权工作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土壤,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马然希一语道出版权在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8.9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7.41%。2023年,我国著作权登记数量增幅较大,全年的著作权登记总量超892万件,同比增长40.46%,版权转化运用成果丰硕。近年来,国内部分沿海发达地区通过强化版权保护,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的创新活力,通过加强版权保护,营造出优良营商环境,助推了产业加速发展。
马然希提到,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从生产到生活,从企业到个人,从产品到IP,版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版权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化运用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真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副院长、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黄东东看来,加强版权转化运用,不仅是保护创新者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版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目共睹,事实上,在我国版权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当前国内文化建设依然面临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资源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化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版权转化与运用仍面临巨大挑战。“比如,我们需要及时回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版权制度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以促进版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要加大对古籍、非遗、红色资源等开发利用的保护力度,依靠版权的内在驱动和有力支撑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黄东东说道。
2
建立起发展版权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人文积淀为重庆的版权事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据统计,重庆市2020年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606.7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6.43%,预计到2025年占比将达7.18%,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率将不断提升。全市著作权登记数量自2019年突破10万件至今,仍在不断增长,重庆版权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造活力。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邱振邦以图书出版的几个案例为缩影分析了如何推动版权转化运用。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出版集团引进版权《冰与火之歌》,输出版权作品《三体》,还通过国际合作打造了《重庆之眼》《小乾坤》等原创作品。而电影《流浪地球》更是成为重庆出版集团版权创造、转化、运用的典型代表,电影中的三款比例模型产品(AI机器人“MOSS”、机器狗“笨笨”、数字生命卡)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众筹过亿元,衍生品的开发非常火爆,供不应求。邱振邦认为,对于重庆图书版权产业而言,全版权运营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提升版权产品价值,与作者构建命运共同体,拓宽转化形式与渠道,建立版权投资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版权相关工作、统筹重庆市文化艺术版权资源,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于2019年年底全资控股市版权代理公司,2020年设立了重庆艺术版权孵化中心,希望能在做好版权保护工作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通过版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岭介绍,重庆文投集团在坚持做好版权登记代理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版权价值,促进版权交易,探索构建完善的版权产业链。集团重点加强数字文化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快推动“版权多功能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版权登记、展示、授权、交易、维权、孵化等主要内容模块,实现版权工作标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另一方面,切实提升版权数字化水平,探索推进艺术版权、数字版权等区域性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为艺术和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重庆广电集团中集版权媒资管理与开发为一体的核心职能部门,重庆广电集团版权中心对集团内外优质版权资源进行运营,目前已基本形成“媒资管理与服务——版权权利管理与风控——侵权监控与版权维权——版权开发与内容运营”全链条的版权媒资立体协同体系。重庆广电集团版权中心执行主任、重庆广电英度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喻晶说,在媒资管理与服务方面,重庆广电集团版权中心对重庆电视台自1981年建台以来的节目进行归档存储。目前媒资库存总量超过38万小时,并以每年2万多小时的数量新增。去年,重庆数字影像馆全面筹备启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媒资影像,积极推动版权媒资向数字资产的转化。在版权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与价值挖掘环节,重庆广电集团版权中心着重依据被侵权情况、市场开发需求等进行专项内容确权和生产资源外购统筹。以2024川渝春晚为例,31个节目涉及20首音乐的不同版权方的不同权利。重庆广电集团版权中心以专业的内核、市场化的方式协助艺人、伴舞团队、录音录制方等进行了授权链条的确定和多类版权合同的签订,力争节约版权成本、防范版权风险、保障品牌产品的版权安全和后续开发安全。
此外,在全面拓展版权运营开发模式上,重庆广电集团立足珍贵影像,打造重庆记忆品牌,“CBG重庆影像库”自有平台、第三方平台全覆盖,海内海外平台多点开花。在自产内容有限的情况下,代理优质节目内容,深耕区县市场,拓展海外合作,积极开发数字藏品,发展图片经济等新市场。
“版权产业与文化、数字产业深度融合、交叉,版权产业也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新业态。”黄东东认为,版权强国的核心要义在于不仅要促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要建立起培育和发展版权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
3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特色IP价值内核
新时代的重庆,是一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城市。在2023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现场,重庆展团用声、光、电及多媒体等科技艺术手段,充分展示了近年来重庆在版权领域的特色亮点,呈现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城市形象。
“版权激发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版权需与产业、金融、贸易、资本相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苏平认为,高质量的版权创造是促进版权转化运用的前提。他建议,通过规划引导、市场培育等方式,大力打造版权创作基地和版权产业集群,为版权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全面推动版权数字化发展;促进版权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将解放碑、洪崖洞等重庆地标元素融入文创产品,拓展版权作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锋也有同样的思路。他认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版权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新机遇,想乘势而上,需注重爆款产品的打造,建立版权“爆款产品”市场化的打造机制;注重版权场景的建设,打造与城市建设结合的小而美的小景观,增加体验感、代入感,让版权流转、运用起来;注重优质资源的开发,结合优质资源来进行重点开发。比如,巴渝文脉悠长,重庆大山大水形成的大美城市生态,就是极其丰富的“IP”,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开发传播和创意设计,提升城市气质。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近期推出的《什么是重庆》一书,在新华系统已经成功发行13123册。其顺应了现代阅读需求,创新了内容呈现方式,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越来越多的人跟着这本书到重庆旅游。为了更好地开发其IP价值,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还根据这本书策划了5条研学线路,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书本身的销售渠道,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其内容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用户群体的不断精细划分,IP呈现典型的互联网化、文化类IP更具社群裂变价值。”B站(重庆)公共关系部总监王梦笔以猫耳FM广播剧为例提到,优质的IP必定是经过市场的检验与用户的双重筛选。作为内容创新型平台,猫耳FM积极开展“声音文化艺术季”“M计划配音大赛”“声音文化进校园”等多样化的活动,坚持版权的文化生产力,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特色IP价值内核,充分运用平台原创一体化制作优势,加强优质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中国版权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招商蛇口重庆金山意库文创园区依托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打造版权服务体系,为原创版权产品搭建展示平台,有效搭建了大众与原创版权产品之间的纽带。通过与设计师、艺术家合作举办展览、开发产品、独立销售,原创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30余万元,帮助原创版权作者探索版权价值转化模式。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重庆公司总经理吴光龙提到,未来,金山意库将积极引入数字文化、数字版权相关企业,与园区企业共同探索版权技术与现代管理模式,提高版权价值转化效率。
“版权转化是连接创新与市场的桥梁,版权转化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关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章虎从律师实务经验的视角出发认为,实践中,版权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保护力度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市场应用不广泛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版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他建议,通过健全版权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版权转化平台、促进版权国际化运用、加大数字化技术赋能版权转化,更好地释放版权资源的潜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庆组织“创新发展 版权同行”版权保护基层行活动。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 供图
专家声音
加强版权转化运用促进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版权转化运用既有利于实现版权权利人的利益,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和传播,实现科学文化的繁荣,也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转化运用深刻影响文化产业发展
版权转化运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赋能文化创新,激发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通过转化运用,实现版权的经济价值,能有效地激励文化类企业持续开展作品创作和文化创新。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优质的版权资源运用于旅游、服装、家纺、陶瓷等传统产业,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力、吸引力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艺术设计、科技要素、具体产品相结合,将传统文化、重庆元素融入版权产品之中,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这在非遗和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版权转化运用有多种路径
版权与产业的结合。即将版权资源运用于产业发展之中,其不限于出版、广播、影视、游戏等文化产业,还可以扩展到陶瓷、服装、旅游、玩具等相关产业。常见的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将版权内容转化为版权产品,如将小说、乐谱、画作等转化为图书、唱片、文创产品等;第二种是开发版权衍生品,这在玩具、服饰、家具、陶瓷等领域较为常见;第三种是将版权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开发以版权为核心的主题公园,如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影城等。
版权与金融的结合。即将版权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开发相应的版权金融产品,解决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如版权质押融资、版权融资租赁和版权证券化。
版权与贸易的结合。即将版权作为贸易对象,开展版权许可和转让贸易,使文化企业获得许可或转让收入。
版权与资本的结合。即用版权代替货币对外投资(出资),使版权人获得出资人(股东)的地位,这可以充分发挥版权的价值。
促进版权转化运用需多措并举
促进高质量的版权创造。这是促进版权转化运用的前提。一方面,优化完善促进版权创造的激励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开发优质版权资源,特别是围绕独特的山川地理、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培育等方式,大力打造版权创作基地和版权产业集群,促进优质版权资源汇聚,为版权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
全面推动版权数字化发展。以大数据、AI、5G等技术为支撑,聚集一批数字化文化创新企业,围绕数字动漫、数字媒体、数字出版、数字文博、数字文旅等,全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促进版权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将具有重庆文化元素的版权作品融入旅游、教育、设计、游戏等产业,拓展版权作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优化版权营商环境。打造一站式版权服务平台,涵盖版权登记、存证、监测、质押、侵权取证、维权、交易、衍生品开发等全链条服务;加强版权执法与监管,建立健全版权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侵权盗版行为。
推动版权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与版权相关的金融业务,如版权质押贷款、版权保险等,为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完善版权资产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提高版权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能力。
加强版权人才培养。通过高校、版权协会等渠道,加强对版权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在知识产权教育方面,根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可开设《版权与文化产业发展》《版权运营》等相关课程,聘请版权实务专家参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参与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具备版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版权转化运用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ahsbqj.anhuinews.com/zixun/202405/t20240524_75772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